文化部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網

現在位置首頁 > 藝文活動查詢

拭餅文化傳承活動(金城場)

  • 最後異動時間:2019-10-05
  • 文章點閱數:70

本系統所登載之資料,如與主辦單位現場資料有出入,以主辦單位現場資料為準

友善列印
活動名稱 拭餅文化傳承活動(金城場)
所在縣市 金門縣
活動場地
  • 金門武當分鎮北鎮廟
    場地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中興路146巷1號
    北鎮廟前廣場
    活動時間 2019/10/19 13:30 ~ 2019/10/19 16:30
    活動型態 其他非技能(藝)培訓課程之研習
    活動類別 文化資產 - 地方采風與物產 - 不分細類
    活動展演者 (中華民國) 金門縣文化局
    票價或費用 不售票
    參與單位
    • 主辦︰金門縣文化局
    • 承辦︰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
    簡介 為了介紹金門拭餅文化及其相關文化內涵,金門縣文化局規劃舉辦五鄉鎮系列推廣活動,各鄉鎮的拭餅文化傳承活動主要精神在於如何做拭餅,歡迎前往體會做拭餅的方法,而吃拭餅並不是本活動的主角,故活動並不提供拭餅給體驗者食用。
    吃拭餅是金門飲食的習慣之一,原先是清明節的特色飲食,演變為冬至、上元等節日的飲食習慣;金門人因春捲皮在烤熱的煎盤上來回擦拭,而稱它為「擦餅」或「拭餅」,也有人取諧音稱「七餅」;每逢清明節和冬至、上元節等祭祀袓先時節,都會食用拭餅。
    擦餅一如台灣的「潤餅」或「春捲」,但內餡有很大不同。台灣主要是豆芽菜、高麗菜、叉燒肉、酸菜、菜脯、蛋酥;金門的拭餅菜則是有紅蘿蔔、豆乾、豌豆、香菇、芹菜、蒜苗、韭菜、五花肉等,所有食材都要切成細細的長條,相當費工,這是展現刀工的大好時機。
    傳說吃拭餅的習俗是金門先賢蔡復一夫人所創,在飲食習慣上,為何會有吃拭餅的方式出現,其原因為何,值得探究。金門的吃拭餅演變是值得紀錄並加以研究,進而可成為金門的無形文化資產。
    海外金門人每逢吃拭餅時,特別會引發對故鄉的懷念,因拭餅所包裹的是濃濃的在地味,在地味道會勾起遊子思鄉的情懷,金門的吃拭餅文化,除了生活飲食需求之外,還有更多對祖先崇敬的心意,因此吃拭餅是含有祭祀性及社會性的多重意義,是值得在地民眾鄉親重視的珍貴民俗文化,將來有潛力發展成為金門的無形文化資產,因此文化局期盼透過系列拭餅推廣活動,完整介紹與實作示範,讓年輕世代民眾一起參與認識、發揚與傳承。